首页 >> 棒果榕

东桑西移战略成果初显蚕桑文化在秦岭重新崛起0光叶海桐

发布时间:2022-07-29 08:20:16 来源:兴县农业网

东桑西移战略成果初显:蚕桑文化在秦岭重新崛起

古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,当年长安周边的泾渭汉流域种桑养蚕随处可见。自宋朝开始,棉花的引进使阡陌上桑园被砍伐而广播棉田。

陕南种桑养蚕历史悠久,也曾遭遇蚕桑中断历史。随着国家“东桑西移”的产业调整,陕南各县鼓励扶持蚕桑产业上规模,石泉县出现不少种桑养蚕的强村大户,蚕桑文化在秦岭重新兴起。

大山中的丝绸之路

1984年12月该县子午古道上的谭家湾村民谭福全淘金时,发现一枚鎏金蚕,其制作精良,造型逼真,经专家鉴定为汉代文物,这在全国属首次发现,且仅此一条,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。鎏金蚕的发现,有力证明了石泉县以及汉水流域种桑养蚕的历史渊源。

经考证,位于石泉县的子午古道汉唐时期经过多次修整,属于当时的“国道”,汉水流域的蚕丝、茶叶通过它两天时间便可运往长安。因此,子午古道是秦岭大山中的丝绸之路。

石泉自古就有“开蚕门”、“关蚕门”的风俗习惯,现在仍流传“男采桑,女养蚕,二十八天见现钱”、“东赚钱,西赚钱,不如山沟栽桑园”等谚语。

石泉县县志中记载,当地种桑养蚕一直持续到宋代,棉花经过丝路引进到中国后,在石泉也得到大面积的种植,桑园大量被砍伐变成棉田。清代时期,官府也曾扶持过蚕桑业,并编有《蚕桑须知序》传授蚕桑养殖技术。

养蚕养出的“状元”

5月29日,石泉池河镇大阳村养蚕大户毛寿元家中,46岁的毛师傅光着膀子,在闷热的蚕舍内忙着为早春蚕上蔟结茧。

毛师傅说他从小便帮家人养蚕,21岁结婚后便开始大量养殖,因其养殖技术较好,前些年被县蚕种场选为种蚕养殖户,年收入达五六万元,成了村子里的养蚕“状元”。他现在家中养了近20万只蚕宝宝,夫妻俩从5月1日开始发种茧开始,春、夏、秋三季共六批蚕,一批接着一批养,一直忙到10月份桑叶打霜之后结束。一只蚕从出芽到结茧要25天左右,每天吃上千斤的桑叶,他和妻子两人仅采桑叶都顾不上来,经常一天只吃一顿饭。大阳村有养蚕户200多家,除了15家养种茧外大部分都养丝茧,普通养殖户每年的收入为2万元左右,大户可达五六万。

养蚕劳动力缺口越来越大

5月15日,是当地发放春季第二批蚕种的日子。早上7时许,石泉县中池镇人大主席郭亚辉和镇桑蚕办主任张永东,两人从县蚕种场将全镇的蚕种领回后,逐一发放到村。

郭亚辉说,随着务工人口的增多,再加上山区移民搬迁,大量人口集中到乡镇居住,造成农村养蚕劳动力严重不足。

为了提高蚕农养蚕积极性,保护蚕农的收益,县蚕桑服务中心(原蚕桑局)从蚕种开始进行补贴。据该中心副主任陈子培讲,一张蚕种市场价60元,政府补贴30元。蚕桑服务中心每年筹集200万风险金,确定不低于20元收购。为解决传统养蚕产出低效问题,蚕桑服务中心推广强村大户模式,并对桑园进行综合开发利用。

打造蚕桑文化博览园

为了抢抓“东桑西移”的难得历史机遇,接振兴丝路之机,因势利导地将蚕桑文化与旅游产业有机融为一体,石泉县正在筹建我省首家蚕桑文化博览园。

据筹备工作人员介绍,他们要将博览园办成我省蚕桑丝绸文化的展示中心、互动体验中心和高端丝绸产品消费中心。筹备组计划着收集一些实物,展示蚕桑历史和蚕桑丝织技艺。在蚕桑文化博览园,游客可以一睹蚕的饲养过程、蚕丝的加工等,会让大家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。

长春液压式万能试验机WAW-600E厂

济南数显弹簧拉压试验机TLS-30

长春WAW-1000E液压拉伸试验机价格

济南摩擦磨损试验机价格

液压电子万能试验机

友情链接